当前位置:首页 >> 心脏中心 >> 健康知识 >> 文章列表

认识心脏病的特殊信号

  气短、胸痛是心脏病,尤其是劳力型心绞痛的典型症状,但生活中有很多心脏病人的症状并不典型,牙龈出血、男性秃顶等一些体征也可能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却常常被忽视。为此,美国《健康日》网站特别撰文总结了更多容易被忽视的心脏病危险因素:  1.下肢浮肿。手指按压脚踝或小腿,手指松开后按压部位呈一凹陷,常常...[2012-02-29]

心脏不好,锻炼前必须热身

  70岁张大妈是一位心梗患者,最近参加了一个老年舞蹈队,一天早上由于去晚了,没做准备活动便开始跳了起来。由于过急过猛,突发心脏不适,急忙被送到医院,所幸抢救及时才转危为安。  第二炮兵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胡桃红告诉记者,像张大妈这种现象在门诊经常会遇到,这对心梗患者是个很必要的警示。虽然体育锻炼能...[2012-02-24]

服阿司匹林,少吃油

  医生经常让心脑血管病风险较高患者服用抗栓药——阿司匹林,因为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降低致命血栓危险。不过美国官方健康咨询网“健康发现者”最新报道,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动脉硬化、血栓与血管生物学》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血液中脂肪酸水平过高会削弱阿司匹林抗凝血作用。  研究人员调查了两种脂肪酸对阿司匹...[2012-02-22]

女性心脏风险排行榜

  美国媒体总结多项大型研究结果得出  在众多危险因素中,哪一种对心脏伤害最大?近日,美国《女性挚友》杂志刊文,对众多大型研究归纳总结,并对影响女性心脏健康的10大风险做出排行,有助女性更有针对性地护心。  1.父母亲有心脏病发作史(心脏病风险系数为0.7-3.4倍)。如果父母一方或兄弟姐妹中有一人...[2012-02-22]

心脏病人如何安全性生活

  美国心脏协会最近发表声明,对心血管病患者及其伴侣的性生活提供指导。内容包括来自心脏病、运动生理学、性咨询等众多领域专家的建议。  这份声明的主要作者、休斯敦贝勒医学院内科学教授葛伦·莱文介绍说:大多数稳定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安全地进行性生活。由于性生活的持续时间一般很短,因此在此过程中心脏病、心...[2012-02-21]

5招避免节后心脏病发作

  节假日期间,很容易打破日常生活规律,饮食起居都常常发生变化。轻则导致节后不适,重则导致节后心脏病发作,心脏病患者更应提高警惕。研究发现,节后通常是心脏病发病率的高峰期。美国《健康》杂志最新载文,总结出避免节后心脏病发作的5个注意事项。  1.饮酒切勿过量。适度饮酒有益心脏,然而酗酒则会伤害心脏。...[2012-02-15]

脉搏越快,寿命越短

  很多人经常有意无意地数数自己的脉搏。确实,每一次脉搏的搏动,代表一次有效的心脏跳动,把血液泵到了手腕这里。脉搏的规律与否、跳动次数,尤其是发病时与平时相比较,能给临床医生带来很多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医生对病情的判断。但你有没有注意过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快还是慢呢?  在医学上,正常的心跳次数...[2012-02-15]

常练下蹲心脏好

  当蹲着劳动被机械化取代,蹲着休息被视为不雅,甚至连蹲着大小便的习惯也改成使用坐便器时,现代人类却因为久坐不动,生出了一身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随之而来。  有养生专家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长寿和蹲位如厕有关,日本人的长寿也是因为他们是蹲得最多的民族,姑且不说这种理论是否完全正确,但经常下...[2012-02-13]

放支架后憋气多是“心病”

  北京读者问:我父亲76岁,3个月前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放了支架,术后复查显示心脏供血正常,但夜间常会有喉咙发紧,喘不上气的感觉,请问这是心脏的问题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答:心血管病人中很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特别是患有严重心脏病,如有心力衰竭或经历过心脏搭桥、介入支架手...[2012-02-10]

降脂护心全凭自觉

  1月13日,在香港召开的“亚洲护心有方高峰会”上,记者看到了一组惊人的数字:在亚洲,卒中的发病率和因卒中导致的死亡率与西方国家相比较高;亚洲大部分国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均有上升;中国的心血管疾病病例预期在未来10年内将会持续上升……  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大部分亚洲国家对心血管疾病的意识、治疗和...[2012-02-07]

汽车、电视都是毁心物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汽车早已成为现代人离不开的物件,但你有没有想过,如今不断升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和人们对它们的过分依赖有关。一项发表在《欧洲心脏期刊》上的新研究显示,同时拥有汽车与电视的人,心脏病风险比没有电视汽车的人高27%。  该研究的领导人,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赫尔德教授及同事们...[2012-02-07]

多晒太阳,少得心脏病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30日报道,最新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有助于人体吸收钙质增强骨骼,而且有助于减少人体炎症,增强免疫力,降低心脏病危险。  《英国医学杂志》刊登新一项研究发现,超过1/4的青少年和大约1/3至1/2的成年人因为晒太阳过少而导致体内维生素D水平偏低,不足50纳摩尔每升。美国健康...[2012-02-07]

人体奥秘:心脏

我们的心脏每分钟跳动70次,我们总量达5000毫升(CC)的血液在总长约96000公里的大血管、毛细血管中循环。在我们的骨髓深处,每分钟约有1.5个红细胞诞生。我们处在母亲温暖、舒适、湿润的子宫里时,体温处于最舒适的37摄氏度,不需要自己呼吸。母亲的血液为我们提供了氧气,所以我们的肺不需要工作。因此...[2012-02-06]

经常晕倒要查查“心”

晕倒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大脑处于一时性缺血而发生突然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医学上称为“晕厥”。正常人在特殊情况下发生晕厥,这是生理现象。但如果一个人经常晕倒或老年人出现过晕厥,就可能是病理性晕厥,必须到医院检查。导致晕厥的常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血管迷走性晕厥这种最为常见,多发于年轻人,往往发作时有固定的...[2012-02-03]

心脏最爱哪些饮品

  超市的货架上虽然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饮品,但要想选出有利于心脏健康的却不是件容易事。近日,英国营养师梅拉尼·托马西娜在“健康中心”网站刊文,详细解读各种饮品对心脏的利与弊。  1.水。它不含卡路里,是首屈一指的饮品。每天最好喝6—8杯。如果你不喜欢喝纯水,可以加几片柠檬、青柠或黄瓜来提味,最好不加糖...[2012-02-03]

心脑血管病人能去高原吗

  天津读者问:我今年48岁,患有高血压,通过吃药控制平稳,偶有胸闷,做过冠脉造影,但没有诊断为冠心病。今年想去西藏旅游,能去吗?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吴慧轩答:这种情况是可以去高原的,但需要注意出发前要适当锻炼,并在出发前做一次心脏的全面检查,至少做一次运动负荷试验,确定...[2012-01-31]

压差变大,血管硬化

加重心脏负担老人风险更大  人们测量血压时,会盯着收缩压和舒张压这两个数值,却甚少注意“脉压差”。殊不知,脉压差增大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很多见,在血脂异常、糖尿病患者中也不少。对健康有一定危害。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称为脉压差。理想血压的状态是,收缩压在9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60—80...[2012-01-29]

冬季是心律失常高发期

  冬季是心律失常发作的高峰时期。由于人体受激素调节,冬季白天变得很短,人体激素容易受到影响,天气过冷,引发出心律失常的现象。伴有头晕、胸闷、胸痛、气急、多汗、颜面苍白或青紫、四肢发冷、抽搐、昏厥等现象,影响人们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约有1200万...[2012-01-18]

睡觉时爱“高枕”可能是早期心衰

“高枕无忧”这个成语,大家都耳熟能详。那么,在医学上,高枕真的就“无忧”吗?在心血管病科医生的眼中,“高枕”实在不是一个好兆头。早期心衰的表现有时候并不典型,除了爬楼、快走、剧烈活动后出现气不够用,胸闷之外,入睡后憋气、胸闷,不能躺平睡觉,需要半坐在床上或者需用好几个枕头垫高才舒服,这样的“高枕”正...[2012-01-12]

每天三杯牛奶心脏病降两成

  在欧美,卫生部门推荐成人每天摄入3份奶制品。但是很多人担心吃过多奶制品会升高胆固醇、诱发心脏病,所以对其避而远之。其实,很多研究已证实,牛奶是我们身边“最接近完善的食品”,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是全蛋白,它的消化率高达98%,乳脂肪是高质量的脂肪,消化率在95%以上,而且含有大量的脂溶性维生素。近日...[201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