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脏中心 >> 健康知识 >> 文章列表

体重反弹更伤心脏

  美国“健康日”网站12月13日报道,当日出版的《老年病学杂志》刊登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减肥后体重反弹并不断反复,会增加中老年女性发生心脏病的危险。  美国维克森林大学研究人员对100名绝经肥胖妇女参试者进行了研究。这些妇女参加了为期5个月的减肥项目,平均体重减轻了25磅(约合11公斤)。之后,研...[2012-12-25]

看似健康警惕心源性猝死

  新京报讯(记者张秀兰)“心源性猝死发病迅速,从发病到死亡非常快,而且常发生在看似健康的人身上。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为180万,平均死亡频度为3.4人/分钟,与美国平均12%-14%的生存率相比,我国患者的生存率不到1%。”在12月14日举行的“预防中青年猝死—航空航天等专业精...[2012-12-19]

心脏病八大高发时间

  不同疾病的发作或症状在一天中具有特定的“高峰期”,心脏病也不例外。美国《预防》杂志最新载文,刊出迈阿密大学心脏病学教授阿瑟·阿加茨顿总结出的“心脏病发作的八大可怕时间”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1.挤车堵车。研究发现,交通拥挤及堵车会导致心脏病发作危险增加3倍。预防措施:心脏病患者尽量避免挤公交,...[2012-12-07]

给心脏病人惊喜悠着点

  当人突然听到一个令人震惊的坏消息,很容易晕倒,同样,突然遇到一个好消息,也可能对健康造成致命威胁。吃惊既有可能是因为好事,也有可能是因为坏事引起的。德国科学家发现,令人震惊的突发事件会让人体生成过量的压力激素(如肾上腺素),造成主动脉的血管变窄,影响到流向心脏的血液流量。一旦动脉血管变窄,心脏的...[2012-11-30]

中年心脏好,多活14年

  中年心脏好寿命会更长。据《印度快报》11月6日报道,《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一项最新研究称,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与存在至少两大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人相比,心脏健康而无心血管疾病的人能多活14年。新研究负责人约翰·T·威尔金斯博士表示,中年出现高血压、总胆固醇水平等风险,都会在年老之后,诱发致...[2012-11-21]

女性心脏病的“诡秘信号”

  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罗西·奥多内尔,近日在她的个人博客中写道:“在上周心脏病发作之后还能够重返演播室,真是万分幸运。”原来,50岁的奥多内尔在帮助一位肥胖的同伴从她车中出来以后,突然出现了胸部疼痛、恶心呕吐及发热症状。由于很久不能缓解,她被送到医院,结果诊断为心梗发作。  奥多内尔在及时获得医...[2012-11-02]

应酬多,伤心机会就多

  在中国这样一个崇尚礼仪往来的国度,无论商业会谈、亲朋聚会还是婚礼喜宴,每个场合都少不了迎来送往的应酬。然而在觥筹交错的交际背后却藏着健康隐患。  刚刚结束的国庆小长假中,南京的孙先生在同学聚会上突发心脏猝死。现年46岁的他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家人悲痛万分。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明洲提...[2012-10-24]

意想不到的心脏病诱因

  谈到心脏病发作,多数人首先会想到,长期饮食油腻和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难辞其咎。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心脏病的相关因素。近日,“福克斯有线新闻网”列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可能损害心脏的诱因。  1.收入低。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与富裕地区的同龄人相比,生活在低收入居民区者的心脏病发...[2012-10-24]

心脏病人也要康复

  近几年,经常有三四十岁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出院后工作也不干了,家务都做不了,完全成了废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前不防,后不管,得了心梗救治晚”的情况出现呢?正是健康知识了解得少造成的,其实出院后做康复,这些人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出院后的康复即二级预防,我国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目前是缺失的。目前的康...[2012-10-19]

心脏病十大“另类”症状

  心脏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胸闷、心慌等。除此之外,心血管疾病还有很多不明显的症状。英国《每日邮报》10月1日最新载文,刊出多位心血管病专家总结出的“心脏病10个另类症状”。  1.走路时牙痛。利兹总医院心脏病专家克劳斯·威特博士表示,心绞痛是心脏病典型信号,而心绞痛症状也会体现在脖颈、下巴、手臂...[2012-10-16]

护心脏 全家老小齐上阵

  整个社会呈现心脏病高发的势态,家庭的聚集现象更明显。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家庭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经常发现,一个家庭兄弟几个人,生活方式是一样的,饮食习惯是一样的,最后得心脏病的可能性也会一样。其实,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最佳的角色分配。  母亲,做好健康守门人。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心血管...[2012-10-12]

中年人的心脏最脆弱

  打开付研教授的博客,我第一眼就喜欢上她为自己选的头像:一颗从乱石中用力生长出的嫩芽。这位心怀希望的心脏科专家,从医20多年来也给无数病人带去了新生的希望。付教授有个病友群,大多都是从六七十岁就开始找她看病,看到现在已经八九十岁高龄了。这些老人习惯每个月都来门诊看看她,不只为看病,更重要的是找她聊...[2012-10-08]

老是睡不好易得心脏病

  失眠会导致心脏病危险增加,同时也是心脏病的重要先兆症状之一。据《今日美国报》近日报道,挪威科技大学拉尔斯·埃里克·洛桑德博士及其同事,对参加一项全国性健康调查的近5.3万名男女参试者的睡眠习惯进行了为期11年的跟踪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仔细梳理分析发现,与未出现睡眠问题的参试者相比,几乎每天都睡...[2012-10-08]

哪些晕倒会要命

八成因为心脏病,脑病也会很危险  9月11日刚被任命为候任日本驻华大使的西宫伸一,16日上午在东京的医院内去世。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13日上午,西宫伸一在东京都涩谷区自宅附近倒地昏迷,被路人发现报警,送往医院救治。据政府关系者透露,西宫入院后被送入加护病房治疗,情况“很糟糕”。  对于西宫伸一的死因...[2012-09-24]

防范心律失常有妙招

  白露节气过后,昼夜温差将会加大,天气转凉,这种天气里,支气管、哮喘、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最易增加,既往有心律失常的老病号也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防止疾病复发。  其实心律失常在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发生过,只不过它在有的人身上表现很轻,有的症状重;有的持续时间短,有的持续时间则长;有的偶尔发生,有的经常发生...[2012-09-11]

拼命锻炼未必对心就好

  现今都市中出现一类自称“周末勇士”的人,他们周一至周五拼命工作,为强身健体,一到周末就拼命运动。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张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就职于一家外企的他工作压力很大,加班是家常便饭。人到中年,40岁的张先生开始注意保养身体,工作日里没时间运动,他就选择在节假日加入驴友团队,骑行远游,登山露营...[2012-09-10]

乐观豁达最能“护心”

  近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项新研究发现,乐观者心脏好,健康快乐的感觉有助于防止心脏病。  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2项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梳理分析。这些研究主要涉及心血管疾病与乐观态度、个人满意度及总体健康心态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发现,乐观豁达的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较低。研究人员推荐了四种经科学证...[2012-09-10]

别让房颤偷走老人健康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多发性仅次于早搏。房颤的主要特征是心房丧失了有效的节律,导致心房极不规律地颤动,失去了心房正常有效的收缩功能。  房颤发作时,心房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血液滞留在心房内,容易形成血栓,增加心梗和中风的危险。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未来40年,房颤患者人数将...[2012-09-04]

感冒发烧慎做剧烈运动

  前不久,年仅25岁的浙江电台音乐调频的女主播郭梦秋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平时身体很好的她,一个月前偶尔感到胸闷、心跳急促。但因为工作繁忙,并没有在意。一个星期前,她又患上了感冒。一天当她做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回到家后,便昏倒在地,没了心跳呼吸。经过医生诊断,她是由于感冒后剧烈运动,加重病情,导致暴发...[2012-08-20]

镇痛药提升心脏病风险

  近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费城分校研究人员的报告指出,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来减轻疼痛的药物会抑制舒缓血管,增大心脏病风险。  研究指出,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应处于平衡状态,但环氧合酶抑制类镇痛药会破坏这种平衡,仅剩下血管收缩机制。研究显示萘普生不在此列,它似乎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有时由于病人疼痛感很强...[2012-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