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脏中心 >> 心肌梗塞 >> 文章列表

心梗常见发病部位

  很多人发生心绞痛或心梗时,胸痛部位多不明显,因此容易误诊。下面一组图清楚地描绘出常见的疼痛部位,按发生几率进行排列。冠心病高危人群应该牢记在心,一旦出现症状要及早就医。第一位:前胸+左肩+左臂疼痛第二位:单独前胸疼痛第三位:单独后背疼痛第四位:上腹部疼痛(相当于胃的部位)第五位:颈部+下颌疼痛第...[2012-03-16]

“倒春寒”,心梗祸根

  65岁的老刘,一大早去送孙子上学,路上走得急了些,突然感到心脏一阵乱跳,胸口憋闷,喘不过气来,被路人送到医院,急诊做了冠脉造影发现,心脏血管堵了80%,造成急性心梗发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夏云峰主任医师告诉记者,今年北京冬季无雪,立春后气温持续偏冷,心血管病人比平时增加20%以上...[2012-03-14]

心梗后警惕回马枪

  救护车的鸣笛响彻寂静的夜,早上起来一打听,原来是隔壁的李大伯因为心梗复发,被送到医院抢救。三个月前已经住过一次院的他,已经是“二进宫”。他的家人非常不解,当时出院时不是说已经是治愈了吗,怎么又复发了?  其实,临床治愈不等于痊愈。所谓临床治愈是指疾病症状消失,而并非病理改变已经消除或恢复正常。但...[2012-03-05]

健康人猝死,多因压力大

  前不久有媒体问我,心肌梗死等恶性心脑血管事件有年轻化趋势,相关新闻屡见报端。但其中不少人平时生活习惯良好,坚持体检,不抽烟、不喝酒,血压、血脂、血糖等体检结果都正常,为何还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我的回答是:外在的高危因素容易改,但有些致病因子未必一眼可见。比如焦虑、高压、惊恐、抑郁等负面情绪,对...[2012-01-31]

减肥手术防住胖糖友心梗

  通过外科手术把胃缩小,减少患者食量,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对肥胖、而且短期内无法有效降低体重的糖尿病患者而言,这种减肥手术不但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纽约长老会医院、威尔康奈尔医学中心弗朗西斯科·鲁维诺博士指出,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接受胃旁路术等减肥手术,除了减少食量,还能改...[2011-12-22]

防心梗牢记四个原则

心血管患者要做好冬季预防措施,主要从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好血压、合理用药等方面入手,牢记四条原则:一是控制好血压。由于冬季高血压病人较春夏时血压高,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的变化,定期复诊,如果血压有波动要及时就诊。此外,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存在一些脑中风、心肌梗塞的危险,...[2011-12-01]

老人憋尿久 易诱发心梗

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王永德副主任医师提醒:“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憋尿,否则可能会引发意外危及生命。”李大爷的老伴近来常常失眠,他发病那天凌晨2时多突然醒来并有想要小解的感觉,但看到身旁的老伴睡得正酣,就忍着又睡了过去。直到老伴6时起床后,李大爷才去小解。没想到刚刚...[2011-11-04]

长时间睡不好,易得心脏病

  据美国“健康日”网10月24日报道,当日出版的《循环》杂志刊登挪威科技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失眠会使心脏病风险增加45%。  研究中,拉尔斯·埃里克·洛桑德博士及其研究小组收集了挪威一项全国健康调查,有近5.3万名男女参试者的相关数据,并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参试者的睡眠习惯。在为期11年的跟踪调查中...[2011-11-02]

双管齐下能减少心梗中风风险

  高血压患者应该进行降压治疗,这是毋庸置疑的常识。但最新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仅仅降压是远远不够的。  近日,在日本札幌举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大于55岁或女性大于65岁、有高血压家族史、吸烟、肥胖、体力活动等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当高血压患者同时有上述3种因素时,采用降压联合他汀的治疗方案能...[2011-09-14]

认识非典型心肌梗塞有哪些异常表现

心肌梗塞的症状明显,目前确诊已经较为容易,不典型的心肌梗塞,由于表现多样,常会造成误诊和漏诊,应引起人们的警惕。非典型心肌梗塞主要有以下几种:无痛性心肌梗塞多见于老年病患者,发病后常无明确的胸痛表现,而仅表现为面色苍白、神志淡漠、食欲减退或者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这是由于年迈疼痛反应迟钝,或因病情来...[2011-08-03]

女性在经期心肌梗塞死亡率升高

导读:有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女性患者在月经期的时候,心肌梗死的危险率会大大提高,这和经期情绪波动比较大有关。因为情绪波动、焦虑和恼怒等都是心肌梗死的诱因。因此女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日常的时候更要预防心肌梗死。研究人员对28名曾患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的更年期前妇女进行的研究发现,在月经来潮五天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2011-08-03]

心肌梗死愈后复发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导读:近年来,由于加强监护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从30%左右降低至10%以下。但再梗死或多次梗死的患者增多,成为心肌梗死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除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应积极治疗外,还应加强心肌梗死后的康复和二级预防,以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工作能力。 心肌梗塞后二...[2011-08-03]

孟庆智告诉心肌梗塞病人需格外警惕猝死

 入梅以后,天气闷热,各大医院老人就诊也骤然增加。这和闷热天气有着重要的联系。高温加上闷热天气让很多人倍感呼吸困难,同时大量出汗加重循环系统的负荷。很多老年人由于耐受力差而出现头昏头痛症状而就诊。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孟庆智主任认为,闷热天气,人体出汗较多,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出现血液浓缩,诱发心...[2011-08-03]

气温骤降,中老年人切记要关“心

前天还是火辣辣的大太阳,然而这两天早上却阴雨绵绵。虽然只隔一天,气温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一下跳水16℃,不禁让人手足无措。“冲夏”不期又再次“回春”,夏天的脚步也因此放缓,不少市民感叹今年上海的天气象过山车一样,让人徘徊于冰火两重天。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专家、特需中心主任张雅君提醒,气温骤降,会...[2011-08-03]

胃癌逼近青年一代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消化道肿瘤死亡第一位,发病高峰为50~60岁。上海远大心胸医院的研究发现,经胃镜或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的40岁以下住院患者182人,占同期胃癌的12.98%,平均年龄33岁。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8.3个月。一般早期症状隐匿,无特异性,常与胃炎、消化性溃疡...[2011-08-03]

心肌梗塞患者需警惕的危险信号

张女士最近偶感乏力,开始没注意,几天后却因心肌梗塞病发,经抢救才保住性命,回忆起那生死时刻,至今她仍心有余悸。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专家孟庆智说,像张女士的情况在心肌梗塞病人中很常见,临床上约有20%的患者在发病前没有症状,身体“好好的”,却突然患病。据统计,每100个心肌梗塞患者中,就有40人-5...[2011-08-03]

心胸名医何处觅,患者遥指去“远大”

去医院看病,专家特需门诊要一大早等号,甚至还要通宵排队。找专家看病真难!患者不由发出感慨。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国内医疗市场尚未摆脱粗放管理模式。当就诊的单一诉求已经满足不了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时,如何推出创新服务,打造以服务为核心的专业化医疗流程,从而提升品牌附加值和忠诚度已迫在眉睫。  充分寻求医院与患...[2011-08-03]

孟庆智揭示心肌梗死可怕之处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研究表明,约有24%的患者死于心源性猝死。令人惊讶的是,心梗发生后头30天内,心源性猝死的...[2011-08-03]

夏季谨防心梗来袭

 很多人认为心肌梗死容易在冬季发作,往往忽视夏季发病的危险性。其实,心肌梗死发作以夏冬二季为多,在酷热难耐的盛夏,心肌梗死发作并不少见。每年夏天,特别是天气持续闷热时,医院急诊室患心肌梗死的病人会明显增多。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专家、特需中心主任张雅君说,目前长江中下游纷纷进入梅雨季节,按常年惯例,...[2011-08-03]

99 条记录 5/5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