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易患室颤,这3大症状要警惕!
老年人易患室颤,需警惕的三大症状包括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呼吸停止,此外还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表现。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会使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对生命造成极大威胁。
1. 意识丧失:当发生室颤时,心脏的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导致脑部供血严重不足。大脑缺乏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就会迅速引起意识丧失。患者会突然倒地,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
2. 脉搏消失:正常情况下,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出,在体表可以摸到动脉的搏动。而室颤时,心脏的跳动变得紊乱且无效,无法形成有效的血流,因此外周动脉搏动消失,无法触及脉搏。
3. 呼吸停止:心脏功能的严重受损会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包括肺部的血液循环。肺部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注,气体交换无法正常进行,进而导致呼吸逐渐变浅、变慢,最终停止。
4. 心悸:在室颤发作前或发作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心跳异常,如心跳过快、过强或不规则,这种不适感被称为心悸。心悸可能是室颤的早期信号之一。
5. 胸闷: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肺部淤血,患者会出现胸部憋闷、压迫感。胸闷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不适,有的则会感到严重的呼吸困难。
针对室颤的治疗,常用药物有盐酸胺碘酮、利多卡因、硫酸镁等。但用药必须严格遵医嘱。一旦发现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送往正规医院急诊科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电除颤等。
老年人是室颤的高发人群,了解室颤的相关症状对于及时发现和救治至关重要。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呼吸停止是室颤较为典型的严重症状,而心悸、胸闷等可能是早期表现。当出现这些症状时,要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并送医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同时,老年人平时应注意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预防室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