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孕不育 >> 预防保健 >> 查看文章

心衰不敢动? 耐力训练降风险

2016-04-01 17:48:11健康时报网佚名查看次数:273
  (上海东方医院心力衰竭专科主任范慧敏)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尽管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但却无法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往把休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常规手段之一。然而现已证明,耐力性训练能降低心衰的危险。有研究显示,长期耐力训练可以增强左心室的顺应性,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病率。
  对于心力衰竭病人,在其康复期就应参与一些心脏能够承受的活动,但切勿操之过急,那心衰病人该如何运动呢?

  从小量活动开始
  心力衰竭病人康复期的运动和活动应从小量开始,如开始只是在家人或医护人员陪同和监护下作些室内活动。能耐受后再移至室外,漫步的距离逐渐递增,并适当的逐渐做一些四肢及关节的活动。活动时间不宜长。

  运动时间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每天参加运动或运动两次,一次20~30分钟,宜在饭后2~3小时或饭前1小时进行。天热时,可选在早晨或晚间进行。冬天宜在有太阳时进行。
  勿做爆发性的运动或活动
  如突然跳跃、转体、提重物、抱小孩、启酒瓶盖、抛东西等。
  运动或活动时对症状的监测
  运动中若出现过度疲劳、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头痛、恶心、面色苍白等症状时,表示心脏无法承受此运动量,应立即停止,并要充分休息,观察症状是否缓解,若不能缓解应进行治疗。

  运动后的观察
  如果运动后病人心情舒畅,感到精力较前充沛,夜间睡眠好,无其它不适症状,说明运动量适度。若出现不适症状或睡眠差,表示运动或活动量大,需要减少或调整。
  心衰患者实施运动康复后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降低再住院率,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