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孕不育 >> 心脏病病因 >> 查看文章

心脏病与心悸有哪些联系呢

2016-01-20 10:59:29寻医问药网本站编辑查看次数:563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疾病在不断增加,心脏病就是其中之。而心脏之于身体,如同发动机之于汽车。如果按一个人心脏平均每分钟跳70次、寿命70岁计算的话,一个人的一生中,心脏就要跳动近26亿次。一旦心脏停止跳动而通过抢救不能复跳,那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终止了。那么心脏病与心悸有何联系?下面就来看看专家的介绍吧:

心脏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脏病引起的,而我国,每年有几十万人死于心脏病。

轻的心悸,可能影响不大,或者只限制病人参加重体力劳动。较重的心悸,病人还会伴有其他不舒服的病状,可能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短时间、阵发的心悸,病人尚可忍受,长时间持续的心悸,会使病人疲乏无力、憋气,难以忍受。医学上认为,心悸依其原因主要有三大类型:

有些疾病,如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也可引起心悸。发热病人常伴有心跳加快,因为发热时,病人基础代谢增加,发热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与氧气,只能靠心脏加强工作,多输出血液来弥补。退热之后,心悸自然会好转。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由于基础代谢增加,也会引起心率加快、心搏加强,有的病人还会伴有心律失常,病人自然会感到心悸难受。贫血与出血引起的心悸,是因为血中红细胞数量减少后,血液运输氧气、营养的功能难以完成,机体便只能让心脏加大工作量加以弥补。更年期妇女出现的心悸,与内分泌系统功能变化有关,一般经过2~3年或适当治疗后可好转。其他的疾病,如神经衰弱、肺部疾病等,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悸现象。

心脏本身有病,不管是心肌、心内膜、心脏瓣膜、心包,或是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的某一部分发生疾病,都会影响到心脏功能。心脏在本身有病的情况下,必须加快收缩才能完成任务,以致产生心悸。引起心悸的心脏病,常见的有急性或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包炎等。对年轻人来说以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心肌疾病为多见;对中老年人来说,常见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患有心脏病的病人,除感到心悸之外,还会有气短、心前区疼痛不适、四肢或口唇青紫等症状。病人在休息时心悸减轻,劳动或活动时心悸加强。这类病人必须到医院检查心脏功能,确诊后可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据世卫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脏病,每3例因病死亡者中,就有1例是心脏病患者。值得注意的是,心脏病并不是上年纪人的“专利”,它威胁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生命。

撇开遗传因素,心脏病的形成一般需要五六年,虽然具体原因不明,但基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都可能造成心脏病。

“国外病理解剖研究证实,动脉硬化从青少年时期就悄悄发生了。有家族性高血脂的婴儿,在主动脉里就能发现脂肪斑块。”我院心内科陈维主任医师说,“一旦斑块增多,血管腔就会越来越窄,为了修补破损的血管壁,也能形成血栓,使得原本就狭窄的血管腔更容易被堵塞。”

令人惊讶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动脉硬化的症状,陈维根据医院近年的统计数字说,3年前接受心导管手术的病人中,50岁以下的占10%,去年上升到15%,今年1~4月,竟飙升至35%。

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运动少、吃得又多,容易形成肥胖,血糖、血压和血脂都高,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去年,美国心脏学会已把肥胖列为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以往,年龄、抽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被认为是导致心脏病的主因,现在又多了肥胖一个因素。高血脂症(血液中的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是50岁以下病人心肌梗塞的主因,不过,血脂高通常症状不明显。

每天快走30分钟,可减少18%患心脏病的几率和11%发生心肌梗塞的几率;慢跑可以减少42%患心脏病几率。一天吃5份以上的蔬菜和水果,增加全谷类食物的摄取,对心脏健康都有帮助。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专家对心脏病作出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了吧,也希望以上介绍的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心脏是我们生病的动机,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再次小编祝大家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