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慈善基金救了一个5岁心脏病女孩
11月24日中午,深圳市儿童医院心血管科病房内,欢声笑语,温馨祥和。深圳市慈善会冠名基金—“我生日我慈善”慈善基金的几位小发起人正在探访该基金第一个受助人——5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周梅婷,深圳市民政局、市慈善会常务副会长刘润华、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郑远长处长、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深圳儿童医院党委书记钟山等共同为小梅婷打气加油、带去祝福。据了解,该病童将得到“我生日我慈善”慈善基金一万元资助。
由深圳实验学校两名初二学生刘俊良、解松若发起成立的“我生日我慈善”基金,自成立至今先后组织开展了六场慈善募捐宣传活动,在青少年群体中积极倡导“过生日不收礼,只收慈善捐款”,发动深圳的每一个孩子学会感恩和回报,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六场活动先后共募得善款一万多元。
基金团队成员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规划,如何募捐,如何救助,如何更好地管理基金,发挥团队成员的潜力,逐步完善基金团队的班子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该项目在深圳市第二届公益项目大赛中获评委全票支持,入围“十佳”。除了孩子的努力外,深圳市慈善会大病儿童救助基金和万科公益基金“爱佑中华”项目决定第一年各出资100万元用于支持深圳市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实施手术。
记者在小梅婷的病房看到,由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李清兰老师带领的二十余名初中生把病房“挤”的分外温暖。对于正住院的小梅婷,中学生们为小梅婷带去了儿童玩具、书包和千纸鹤,希望能尽最大可能祝福她。
这一次的救助行动,希望能向青少年群体倡导慈善理念,让“快乐慈善、人人可慈善”的意识从小扎根在孩子们的心田。进一步推进深圳市慈善会青少年常态募捐平台的建设与完善。
记者了解到,周梅婷的父亲周家健是一位外来劳务工,来深十多年,一直在一家企业当一名普工,而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除了要供养家中的老母亲、两个儿女,还要养育过早去世的哥哥的两个孩子。在孩子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后,周爸爸感到天都快塌下来,自己实在没能力为孩子治病。
虽然素不相识,“我生日我慈善”慈善基金向他伸出了援手,这不是孩子们第一次做这样的善事,却是“我生日我慈善”慈善基金第一次的儿童大病救助行动。
周家健说从医院得知这个救助消息后,不禁感叹:“好人有好报,一定要做好事!我要继续努力,不管怎样都要想尽办法治好女儿!也要告诉孩子们向两个大哥哥学习,关心别人!”慈善的传承,就在这样的救助与助人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