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心电图异常 双向转诊急救命
【核心提示】
日前,厦门市为巩固和完善“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体制,着力推进以分级诊疗为主要目标的“医联体”建设,构建了“三师共管”的分级诊疗体系。以高血压、糖尿病“两病”为试点,组建了由三级医院的专科医师、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师和经过培训认证的健康管理师为主的“三师团队”。其中,中医师在基层发挥着等同全科医师,甚至大于全科医师的作用,为“两病”患者提供全程诊疗照护与健康管理。近日,一名来禾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就得益于“双向转诊”,及时地缓解病情挽救了生命。
陈大爷(右)在社区首诊中被发现心电图异常,及时转诊挽救生命。
本报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黄琳 李琪彬
从发现病情到完成转诊 花了不到2小时
2015年5月21日9点45分,73岁的陈大爷因胸闷数天到禾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测血压212/122mmhg, 接诊的禾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邱医生立即为患者安排心电图检查,发现ST段异常(ST段变化与胸痛相关,如有异常极有可能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怀疑心肌梗死,邱医生马上报告给禾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国山。因担心陈大爷随时有生命危险,徐国山马上电话联系中医院医务科谢剑灵科长,中医院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同时,禾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安排通勤车将患者送往中医院急诊科。
陈大爷还没到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吴爱琴就已在急诊室门口做好了第一手急救处理的准备工作,心内科专家也已到位准备参与会诊。从陈大爷在社区发现病情,直至送入中医院急诊,仅花了不到2小时。
因考虑到陈大爷有高血压急症,医院方面为陈大爷安排了CT和彩超检查,发现他因冠心病心脏长期缺血,导致心脏扩大,心脏收缩力下降,因此造成了平日运动性气促和心衰症状。
情况危急,中医院心内科即刻安排陈大爷进入心内科监护病房(CCU)进行观察治疗,待病情控制平稳后,医生为其做了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三条血管已是严重弥漫性病变,不适合植入支架,只能先采取保守治疗,待陈大爷病情稳定后再做系统的心脏康复治疗。
目前,陈大爷身体恢复得不错,精神状态良好,谈起当日就诊时危险的病情,陈大爷仍心有余悸,“当日若没有禾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院的紧急处置及人性化一条龙服务,我这条老命可能就没了。”他特别感谢厦门市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吴爱群、心内科主任陈联发及禾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徐国山主任的热情关怀。
开设代煎中药等服务 鼓励患者首诊在社区
据介绍,自分级诊疗在中医院开展以来,已有超过2.2万名患者得到双向转诊服务,也正是有了双向转诊,这次陈大爷的危急病情才得以及时控制,避免了意外的发生,这充分显现了分级诊疗对慢性病进行三师共管的重要性,尤其凸显了首诊在社区的优势。
数据也能说话,仅4月份上半个月,专科医师在基层接诊到的患者与3月份全月相比有了明显提高,社区的门诊量也出现小幅增长,分级诊疗扩大了社区医院的影响力,得到了社区及周边居民的好评,“有病要上大医院找专家”的观念正逐步改变,中医院辖区的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4月到5月的就诊人数已超过9.1万人次,家庭总签约数已接近700人。
接下来,为确保基础药品配备完善,中医药还将开展社区中药代煎服务。社医部将安排专门车辆每天两次往返于辖区内的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之间,负责配送煎煮中药饮片及煎剂。
中医院还特别开发双向转诊软件,该软件已基本完成对接,只要社区医师开具双向转诊单,就能完成双向转诊,急诊科同时开设社区转诊的绿色通道。中医院总院糖尿病科、心内科专家门诊预约号将有不低于10%的名额留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转诊,建立预约转诊“绿色通道”,并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病人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鼓励患者首次就诊前往社区,逐步建立患者“首诊在社区”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