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孕不育 >> 心脏病常识 >> 查看文章

心跳次数勿超过105次/分钟

2012-03-31 15:09:07大河健康报admin查看次数:511

      “对于老人来说,机体的各种功能开始走下坡路。因此,在日常锻炼时,不妨有意识地‘偷点懒’,适时适量、点到为止,以微微出汗为最佳。不要不顾自身能力,盲目苛求动作标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专科主任李卫平教授表示,不少老人不服老,运动时爱“逞能”,尤其喜欢开展一些大开大合的拉筋动骨运动,结果不小心就可能变为伤筋动骨,躺在床上100天还难以动弹。“即使是太极拳这样被认为绝对‘安全牌’的项目,其实也暗藏健康风险,老人们打拳时最好别将身段压太低。”他提醒说。

      户外活动别穿平底鞋

      “从往年情况来看,春季气温复苏,在家蛰伏了一个冬天的老人们都会按捺不住,开始频繁外出,或是恢复暂停了一段时间的晨练活动。”李卫平介绍,此时也是容易出现跌倒骨折等意外伤的一个高峰时段。

      虽然提倡每日适当运动,但强身健体绝对要让位于身体安全,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但凡有健康风险存在,此时就应灵活操作,别太计较三两天没进行锻炼。

      如果要去郊外踏青,走路时间较长,老人最好不要穿完全没跟的平底鞋。因为平底鞋虽然看似走路轻便安全,但走起远路来却更容易感觉疲劳。这是因为老人脚的肌肉与韧带都发生了退行性改变,足弓弹性丧失,负重能力下降,很多人尤其是身形肥胖者往往已形成了扁平足;而随着人体衰老,椎间盘等弹性软垫的作用也开始减退,如果走远路穿平底鞋,大幅震动容易引发头痛,还容易引起脚部损伤。因此,老人应穿稍有一点点后跟的鞋,这样对走远路将更有帮助。

      打太极拳时不要蹲太低

      打太极拳被公认是排名第一的老人运动项目,以安全舒适、修身养性而著称,然而专家指出,其实太极拳也可能暗藏健康风险!

      “太极拳虽然强度不大,动作也较为缓慢,但时常要保持半蹲位,此时如果身体重心压太低,膝关节负重太大,老人可能难以承受。”李卫平建议,老人们在打太极拳时,不妨稍微提高身体重心,这样可减少膝关节负荷,避免膝关节疾病的发生。

      “又比如做压腿热身动作,这也是不少晨练老人的每日保留动作,年轻人可以在平地上就地进行,而对老人来说,由于其腰部肌肉已逐渐退化,猛然蹲下做压腿运动可能会损伤腰肌。此时,不妨选择一个适当的平台,一腿放于平台,一腿保持重心平稳。这样既能锻炼腿部,又能避免腰部损伤。”李卫平说。

      锻炼时切忌运动过度

      俗话说:“人老不讲筋骨为能”。老人在参加体育锻炼时,如果高估自身实力,或可导致意外伤产生,其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软组织损伤。“老人软组织退化较快,且损伤后不易恢复。”李卫平说,老人坚持体育锻炼是好事,但务必掌握好“度”,绝不能得意忘形或自认宝刀未老,在运动幅度、力度、时长上逞强,否则很容易伤身。

      李卫平指出,老人运动时一定要量力而行,活动强度应以心率不超过105次/分钟、呼吸不超过24次/分钟为宜。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的老人更应在锻炼过程中密切留意自身变化,稍感不适就暂停运动,以免发生意外。

      专家强调,运动过度也是一大禁忌,虽然过长时间或过大强度的锻炼,不会当下造成明显损伤,却会促使身体释放大量激素分解蛋白产生能量来补充过度运动的需要,由此造成身体组织过多消耗,加快身体器官组织的衰老。而且过度运动会加重心脏负荷,长期下去,会造成心脏功能衰退,反而有害于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