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救命只需十秒钟
心脏性猝死病人抢救过程中,必须争分夺秒。最容易实现、效果也最好的抢救办法就是早除颤,即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AED)。“
心脏性猝死病人抢救过程中,必须争分夺秒。最容易实现、效果也最好的抢救办法就是早除颤,即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AED)。“如果能在猝死之后1分钟内启动电除颤,患者的生存几率可以提高到90%”,在美国有很多家庭开始购买AED放在家里面,然而,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将这种体外大除颤器24小时带在身上、特别是高危人群呢?这就得说到ICD了。
ICD即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起搏器,植入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体内,用于探测室性纤颤并应用电击直接作用于心脏,使纤颤停止,并让心脏恢复正常工作。
众所周知,心脏病患者的死亡中,大约一半属于猝死。造成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是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及室性心动过速等。这些严重的心律失常有人称为“随时可能出击的杀手”,发生前常无预兆,药物也不能完全预防其发生。这些心律失常发生时必须被马上终止,但即使是在医院内,有时也来不及进行治疗。因为心室颤动发生时,心脏实际上不能射血,而脑缺血超过6秒钟就会发生晕倒。如果心脏停止射血达5分钟以上,抢救成功的机会低于20%。ICD就是用来随时终止这些严重心律失常的一种仪器。
ICD的外观与起搏器类似,植入的部位也基本相同,但ICD要较常规的起搏器大,通常,ICD只有一条电极导线(植入右心室),一般植入到左胸放在心脏里面,手术过程不到一个小时,然而对于病人来说往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陈维主任说。
目前国际公认的心脏性猝死后的5分钟为抢救黄金时间。临床表明,在猝死病人抢救过种过,低于四分钟的成活率是36%,而植入型的除颤器在能24小时随时监测病人心脏的情况;ICD融三大功能于一体,如果出现心率不稳的时候,它作为医生会去看需不需要除颤,如果需要除颤的话提供治疗,它在10—15秒内就可以诊断、治疗,即十几秒就可以把病人自动救过来,可谓一举多得。
大量研究表明,ICD植入要较药物治疗有效得多,ICD可以随时检测出并判断患者所发生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并给予不同的处理,从而达到终止心律失常、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命是无价的,对于患者来说,做好及早防治,远比等病发再抢救代价要小的多。当然,不同的防治措施要根据病人不同的危险情况来选择,患者要根据医生建议做出最好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