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胸痛心脏病更危险
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胸痛可意味着患有心脏病,因而心脏病发作时不出现胸痛似乎听起来是件好事,但心胸医院心内中心专家说,这种心脏病发作由于缺少典型的症状,可能会导致医生的误诊。因此,无胸痛症状的心脏病发作起来更危险。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是在调查了14个国家因急性冠心病发作而入院的两万多名患者后得出这一结论的,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胸腔》杂志上。调查结果表明,在这些患者中,8%的人没有胸痛症状,其中以老人、妇女和糖尿病患者居多。在最初入院时,无胸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的误诊率达25%,而有胸痛症状患者的误诊率只有2%。
事实上,不少人患有“隐匿性冠心病”,只是没有症状,未及时发现。如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多数患者表现为发作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压榨样”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臂、左手指内侧放射;有的心绞痛表现为上腹部胀痛或不适等,病人可以完全无疼痛,或表现为咽喉、颈部紧缩不适,胃部疼痛不舒服,给人的错觉是肚子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有的人甚至表现为头痛、牙痛、咽痛。有的老年人,特别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仅表现为胸闷或呼吸困难等症状,而不发生胸痛,甚至发生了急性心肌梗塞时也无胸痛,这就是无痛性心梗,常常突然发生休克。
专家说,医务人员在接受专业培训时都知道,并不是每个心脏病发作病例都有胸痛症状,视觉模糊、气短、大汗淋漓、恶心等也都是这类疾病的临床表现。但实际上,这些没有胸痛表现的心脏病患者在治疗中往往会被忽视,住院时治疗力度也不够。出院后,医生也较少给这些患者开降血压和降胆固醇的药物。
调查发现,上述两类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差异很大:无胸痛患者的死亡率为13%,而有胸痛表现的只有4%。研究人员说,虽然死亡率与患者发病前的健康状况有关,但那些相对“松懈”的治疗措施,很可能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因此,并不是每个心脏病发作病例都有胸痛的症状,心胸医院专家特别提醒,视觉模糊、气短、大汗淋漓、恶心等也都是这类疾病的临床表现,有时还表现为肩胛骨疼痛、腹部疼痛等其他病例的症状。凡高危人群如出现气短、视觉模糊或持续恶心呕吐等不适时,这可能预示着心脏出现故障,应立即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