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皱手术的历史与现状
2009-04-06 07:12:00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873
除皱手术技术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
分离平面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
按Hamra
1992
和高景恒
1994
的观点
除皱手术技术发展到今天
已有了三代成型的手术技术
即
皮下分离的第一代技术
皮下分离+SMAS
表浅肌肉腱膜系统
分离的第二代技术
深部平面除皱手术和其后的复合除皱手术
Hamra
1990
1992
的第三代技术
按照分离平面的深度
也有人将骨膜下除皱术称为第三代除皱术
Ramirez
1992
宋业光
1990
1992
手术技术的发展
是随着人们对面颈部老化机制及面颈部解剖生理的认识逐步深入而发展的
自20世纪初就有了面部除皱手术的记载
但初始的手术仅是局部多余皮肤切除缝合
如1901年Hollander描述了耳前后切口的下面部除皱手术
1919年Passot报道颏下切口治疗重颏
2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了皮下分离的第一代除皱术
1926年
Noel和Hunt分别报道冠状切口的前额皮下分离除皱术
1927年Bames设计面部皮下平面分离
辅以缝合固定筋膜
Rees等人于30年代进行了许多例前额皮下分离除皱术
1960年Aufricht讨论了皮下分离范围
至60年代
面颈部皮下分离的全面部除皱手术在西方国家已成为流行的安全美容手术
然而
多数人已开始提倡前额帽状腱膜下除皱术而不赞成前额皮下分离除皱手术
如Ortiz - Monasterio等称
“从额肌上分离皮瓣易引起血运障碍
有些作者报道过悲惨的结果
”因此
前额除皱手术的皮下分离技术一段时间曾被废弃
但时至1989年
Wolfe等报道皮下层分离前额除皱的27例经验
认为有许多优点
如伤口愈合容易
能保存切口后头皮感觉
有效地消除额纹
同时可提眉
以及可在直视下从浅面修剪额肌
皱眉肌和皮下脂肪等
Wolfe指出通过帽状腱膜与额肌切口的深层分离可能产生切口区持续性的感觉缺失
严重瘙痒等后果
但90年代以来的大量报道
几乎均采用帽状腱膜下分离前额除皱术





























自20世纪初就有了面部除皱手术的记载
































